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转向
2010-06-14 | 阅读 929 | 来源: 网络收集
摘要:

    久拖不决的收入分配改革再次步入关键期,但改革的重点与前期媒体披露有巨大差异,改革重点将从宏观层面切入。

  本报独家获悉,此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共有三套,分别由全国人大财经委、民盟中央、国家发改委提供。三套人马,三套方案,尽管提法和表述有所不同,但切入点均直指要害--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重点是减少政府和企业手中聚集的社会财富。

  自2006年国家发改委拿出第一份有关居民收入分配草案以来,至今五年已过,但此次中央下定决心,年内无论如何要拿出一份成型的可供操作的方案。

  目前三套人马都在紧张调研中,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人士告诉记者,7月份可能会形成初步方案,年内拿出一份完整的可供操作的方案。

  三路人马,全国调研

  5月初,全国人大财经委的收入分配改革专题调研组便兵分几路,前往全国各地进行调研,带队都是人大财经委的几个大人物,分别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闻世震、吴晓灵、尹中卿。

  在此次调研启动之前,全国人大财经委专门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研讨解决收入分配的难题和突破点。此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亲自出席并听取意见。

  此次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足涉甘肃、安徽、江西、福建、四川、广东等数省市,具体县市则有天水、繁昌、晋江、乐山等。

  政府、企业、职工的财富分配关系是人大财经委调研中最为关心的问题,调研组每到一处必问,政府能够在收入分配中做什么?企业财富流向哪里?企业财富增长与员工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闻世震在福建晋江对凤竹公司调研,这是一家纺织企业,调研中他当即表示,“当前国内有的行业收入水平偏低、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效益提高了,才能增加职工收入。”

  吴晓灵在安徽农业县繁昌进行调研,调研后她表示,将通过学习各地经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5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也率民盟中央的调研组,赴广东就“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展开专题调研。据称,此次民盟调研是受**中央委托,调研成果将呈交中办。

  民盟在广东期间,分赴广州、清远、肇庆、阳江、惠州、河源六市进行调研,期间举行了16场专题座谈,考察了10家基层企事业单位,发放并回收了200余份调查问卷。民盟将调研对象细分为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乡镇农村四类,“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些利益方的问题。”民盟调研组成员介绍。

  调研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部分细节暗示了中央此轮调研的最终目的。

  一个细节是民盟在广州召开的座谈会上,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介绍完情况之后,民盟主席蒋树声第一个发问:对于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政府能做哪些工作?

  另一个细节是在广东阳江,当听到地方官员强调“先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的表态后,调研组立即表示:“不宜这样想,没有‘分好’的机制,越大越难分。”

  此外,民盟还分别对贵州、上海、河南三地进行了问卷调研,目前问卷正在回收,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也在起草之中,调研组成员称在7月可能会形成最终报告,并上报中央。

  除此之外,国家发改委负责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起草的团队也在征求各方意见,并对收入分配方案做出修改。据悉,下周国家发改委将在北京召开专家座谈会,讨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新方案核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情况统计后发现,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9.9%。而来自全国人大财经委北京召开座谈会上达成的共识是,自1996年至今,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连年下降,目前大约是13%。

  社会财富主要流向了政府和企业。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参与人士说,“劳动者报酬占比连年降低,社会财富只能有两个去向:政府和企业,尤其是中央政府和国有企业。因为地方财政确实没有多少钱,而民营企业的利润水平普遍较低。”

  民盟在广东的调研发现,当地一些民营行业的企业利润只有3%-5%,企业根本没意愿提高职工工资。因此民盟人士建议,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让利于企业,减少营业税等税费的征收,给企业留下更多的利润。

  “这便是解决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突点。”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参与人士说。而在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中,已不再是单独的针对居民收入,而是更多倾斜于改革政府和企业收入分配比例。

  几乎所有调研组都在关注央企的高利润和垄断行业高管的高收入问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魏众向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建议称,应该进一步提高央企利润的上缴比例。逐步实现央企内部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分配格局。魏众对本报记者说,这不仅有利于削减央企和民企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利于削减央企内部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民盟人士也建议,应该进一步规范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收入,尤其是一些非工资性收入。

  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比例也是此次调研中着重考虑的问题。

  民盟中央的调研发现,目前中国地方财政收入60%-70%均被归入中央,尽管中央也在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但用于财政支付转移的资金仍只是很小的比例,地方政府用于提高居民保障和收入的动力明显不足。

  所以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中央人士均建议,中央首先应该让利于地方,推动分税制改革,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格局。中央应该将不动产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更多地分配给地方。

  此外,中央还应该加大财政支付转移力度,民盟一位调研人士建议,中央的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应该由目前的20%左右逐步提高到40%,甚至可以提高到50%。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配,应该符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税源地原则。

  对于政府和企业利润如何向员工转移,民盟调研人士建议应该尽快提高个税起征点,以此增加劳动者报酬收入。该人士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根据调研,目前中国中产阶级的税收比例已经占到了其正常收入的30%。据悉,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对类似的建议 “非常感兴趣”。6月6日,调研回到北京的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将专家提出的观点描述为“化税为薪”。

  改革掣肘

  自2006年国家发改委拿出第一份有关居民收入分配草案,至今已过五年。期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数次被提起,草案数次被修改,政府、学界乃至民间反复争论,至今仍未见动静,改革推进难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最早在2000年,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职务的华建敏就曾组织相关部门拿出过一份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最终面世。

  十年过去,当华建敏4月底参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收入分配调研组的研讨会时,再次看到了一些政策建议时不禁说,“很多问题与我们那个时候研究的差不多”。

  为什么收入分配改革推进如此艰难?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魏众说,收入分配改革不同于其他领域,这是明显分配利益,而利益分配往往是最难的。

  发改委2006年拿出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其被外界总结为“控高、扩中、提低”,当时主要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居民收入的问题,解决措施均是从居民角度去考虑,但调节收入分配的关键并不在此。

  此后,国家发改委又组织财政部、人保部、国资委、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五方共同研究起草收入分配改革草案,至今已经数易其稿。知情人士说,国家发改委在修改过程中,受到太多利益方面的制约和阻碍,越触及实质问题,争论和阻力也越大。其中一次,发改委明确提出,将央企上缴利润比例逐步提高至50%,但在征求意见中,国资委人士差点拍案而起,导致该版本再次流产。

  而此次,中央再提收入分配改革,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具体政策建议方面都已改变,而且中央决心已下。

  促使中央下此决心的原因,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是涉及中国经济宏观层面和社会公平的话题,亦成为启动内需和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

  因此,此次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和民盟中央调研组受到的制约因素要小得多,他们最终拿出的东西将会明显激进不少。

  目前,国家发改委收入方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继续修改。数位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和民盟中央调研组人士表示,全国人大财经委和民盟中央调研组的报告将先后于7月完成并上报,中央希望争取年内拿出完整的可操作方案来。

MORE热门排行
换一换也许适合您的职位
©2008-2024广东鹏程万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粤ICP备12040454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20612
电子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www.pc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