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确立为全省“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具体到实践中,经济内生在何处?创新如何去驱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表示,我们以高新区和专业镇两大“块状经济”作为广东产业内生成长的沃土,同时,“三箭齐发”抓创新促转型,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成经济发展支柱
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万亿元,增长17%,成为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主力军”。高新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大亮点,其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2万亿。2010年,我省经国务院批准新增3个国家级高新区,以9块“国字号”招牌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高新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省政府设立的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和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各高新区构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和加速功能建设,加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深圳、广州、佛山、中山等高新区新三板工作,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010年末,全省高新区共建立4000多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国家级高新区研发(R&D)经费支出和新产品产值快速增长。
同时,通过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扶持政策,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评选广东自主创新100强企业等方式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发展水平。特别是广东自主创新100强企业的评定,引起了热烈反响。
据介绍,2010年广东省自主创新100强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等领域。入选企业均为创新型企业,大多属于行业发展的领头羊,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如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出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应用的核心射频功能芯片及关键模组,为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为打破国外GPS垄断、在民用领域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厅以LED为突破口,科技引领,超前部署,初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全省LED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0亿元,比上一年翻一番;企业接近3000家,从业人员55万人,规模居全国首位。“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要跑得过别人,自己必须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否则就是为她人做嫁衣。”李兴华告诉记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
以LED为例,制造LED外延片、芯片、MOCVD装备都是核心技术。广东在此方面大力度投入,重点在LED外延及芯片、关键装备等领域部署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项目和产业推进项目。通过自主研发,不仅解决了LED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如LED散热,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LED产业链。据了解,现在广东制造LED的零部件和材料90%均可实现本地和周边采购。至2010年,全省芯片、外延片和装备等产业上游环节总产值占LED产业的比重接近20%。同时,广州晶科、南海旭瑞等外延芯片项目相继投产,填补我省LED产业高端环节的空白。
LED生产出来之后,还要通过市场进行推广。如何推广关系到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国外有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但是由于企业实力、诚信环境等条件制约,EMC模式在国内就水土不服,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经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省科技厅在应用EMC模式上也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是创新形成“合同能源管理(EMC)+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使之能够实现本土化运作。
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省科技厅全面完成“千里十万”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启动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组织实施 “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千里十万LED路灯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专项,在科技经费投入上给予了较大的倾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发投入、专利申请不断增长。1990—2009年,LED产业累计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253件,占全国LED专利申请总量的25%,排名第一。
专业镇特色产业加快转型
顺德乐从镇,在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方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成为首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镇”。中国塑料网、家家易等一批著名的网站迅速发展起来,近八成企业都加入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引发了乐从钢铁、塑料、家具三大专业市场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以乐从镇为代表的专业镇,近年来依托自身的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逐步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从产业低端向产业高端转变,有力推动了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的集约发展和内生发展。截止2010年底,专业镇经济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3.7%提高到28%。在汕头、佛山、中山等地市,专业镇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超过50%,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专业镇在整体提升的同时,还依托创新环境的改善,培育出了一大批内生型的科技型企业,如美的、格兰仕、亚洲铝厂等,专业镇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省的30%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成为我省自主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专业镇是指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广东出现的,以镇(区)为基本地理单元、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一种集群经济发展载体和模式。目前,经认定的省级专业镇共309个,涵盖机械、五金等传统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为了突破专业镇发展初期,基本上处于无研发机构、无科技人员、无创新活动、无创新成果“四无”窘境,省科技厅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推动专业镇从自发的、零散的、无序的发展阶段转入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的发展轨道。
专业镇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力支撑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业镇产业结构“优二进三”趋势明显,目前专业镇第三产业占比达32.5%,比“十五”期末提高了5.3个百分点。一大批专业镇依托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专业化领域内具有强大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花都狮岭的皮具生产量占全国1/3,占领了中西亚和欧洲绝大部分中低档皮具市场;中山古镇民用灯具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
目前,省科技厅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引导帮助各镇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以“一镇一策”的方式推动全省专业镇转型升级。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专业镇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产业,推广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专业镇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组织实施专业镇技术路线图计划。如以陶瓷专业镇为例,围绕陶瓷行业,已制定出陶瓷行业技术路线图,找出关键节点,通过组织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攻克共性关键技术,推动整个行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数”读高新区专业镇
国家级高新区达到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以上高新区共20个。
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均达到万亿级水平,2010年分别为13756.80亿元和12751亿元。
高新区工业增加值为2955.24亿元,占全省14.7%,比2005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专业镇数量2010年达到309个,比2005年翻了一番。
专业镇GDP突破1.2万亿元,占全省28%,比2005年提高7.2个百分点。
专业镇特色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占本级工农业总产值近40%。
拥有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镇2个,超百亿元的专业镇7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