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随着“4050”后第一代农民工的逐渐老去,他们已经不再适合城里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一群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如今劳务市场的主力军。“8090”后农民工群体在全国总人数近1亿。他们穿着前卫,热衷聊Q,K歌;他们或上技校,或读过大专。新生代农民工拒绝像父辈那样打零工,择业时他们自信地将自己定位为“白领”。这群农民工后代们坚信:“努力,一定能融入城市”。
工作讲究体面
今年春节以后,农民工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哈尔滨市劳务市场,与以往相比,如今劳务市场的主力多是“8090”后的农民工。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抚顺街劳动力市场看到,来此处求职的上百名农民工中半数以上是“8090”后的年轻“农民工”。与父辈们不同的是,年轻的“8090”后农民工除了衣着时尚外,他们在对工作的要求上也更讲究“面子”。
“我在技校学的是会计电算化,这次应聘就想坐办公室,当个会计,将来还要成为会计师。”从绥化市某农村来哈市找工作的刘萌,今年刚满20岁。红棕色的寸头,牛仔裤,皮夹克,年轻的面庞加上时尚的装扮,让刘萌在众多求职者中很是显眼。两年前,刘萌来到哈尔滨,就读于哈市一民营技校学习会计专业,快要毕业了,他来到人力市场,想找份心仪的工作。“月薪不关键,反正家里也不指望我赚钱。出来一趟找个工作也得体面点啊。”刘萌说,同村的几个年轻人如今也出去闯了,他可不想将来大家来看他时,他穿着件“蓝领”。
“要当就当个白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新一代农民工对工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途都有了更高要求。这些农民工中五成以上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80%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的文凭。追求体面工作,渴望找到环境好又正规的单位等想法在新一代农民工中很普遍。
据哈市人才市场一位职业指导师讲,如今来人才市场里求职的新一代农民工大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的文职及管理类岗位上,月薪在1800—2000元的一线技工反倒被冷落了。“企业需要的是肯吃苦耐劳的‘蓝领’,年轻的农民工们想要的是环境舒适的‘白领’工作。”该职业指导师无奈地说,由于供需双方目前寻求不到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现在市场里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处于失业状态,企业则出现了“用工荒”,尤其是各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餐饮、服务、搬家公司等行业更是一“将”难求。
进城只是过渡
在新一代农民工求职大军中,一部分人匆匆就业的农民工目的就是为了下一代能在城市里生活。
今年25岁的双城青年丁敏进城已有四年时间了,父母在家种地,生活还算富足。丁敏进城那年,他的女儿出生了。如今,他在哈市道里区一家事业单位当保安,妻子则在这家单位做清洁工。聘用夫妻二人的物业公司将库房让给他们住,虽然挨着供暖设备间,噪声大,但小丁和爱人仍住了下来。两人每月都能从家里拿到1000多元的生活费,自己每月赚的近2000元工资基本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女儿现在上的是双语幼儿园,我们没能过上的好日子一定要在女儿身上实现。”小丁信心满满地说,他现在利用空闲时间报名学开车,妻子也和他一起考了驾照。两人再干一段时间就准备改行开出租。“现在出租车一个月赚个两三千不成问题,我们俩人一个月努力点就能赚上6000元。”小丁已经开始憧憬他们将来的美好生活了。“以后干好了,我就在城里买套房子,把爸妈都接来一起做个城里人。”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8090”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多为“4050”年龄段。父辈在城里多年的打工经历,让他们知道了光有力气肯吃苦是不能有好前途的,只有让孩子们学门“手艺”才行。尤其是上过高中的孩子,很希望能有一份体面的职业。他们来到城市打工的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能为其提供免费技术、技能培训。学会了技能,才能在城市环境里立足,最终融入这个城市。
相关链接
新世纪第七个一号文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农办副主任唐仁健解释,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和“90后”的农村劳动力。他表示,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约占到60%。对此,唐仁健表示,我国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